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六首縮影》

Six Miniatures, Suite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2015)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作品,在近代西洋古典音樂歷史中具有一種近乎傳承的意義,許多作曲家都以此構想寫作,除最有名的巴赫(J. S. Bach, 1685-1750)六首之外,其中較著名的尚有

  • 布瑞頓(B. Britten, 1913-1976)三首、
  • 卡薩多(G. Cassadó, 1897-1966)一首、
  • 布洛赫(E. Bloch, 1880-1959)三首、以及
  • 雷格(M. Reger, 1873-1916)三首等。

然而這些作品的規模平均都在二十分鐘左右,很少能與《六首縮影》相當,除了當時的委託者大提琴家劉聖文所提出的需求—大約半小時的曲目之外,同時也因為採取了複合形式的構想。

「縮影」這個標題其實來自「想像的六首組曲縮影」,也就是說六個樂章每一個都代表一首想像中的組曲縮影,原本還打算標上舞曲的標題,然而最初「構思之後,我便傾向放棄舞曲的標題,並把它視為一種靈感的來源、意念走向的引導,並非嚴格遵循的建築結構。」(取自首演文件);但它們仍然保有各自的「前奏」樂段(這點有向老巴赫致敬的意味,特別是第一樂章),同時也具有組曲樂章的二段體(binary)形式,因此規模會比一般組曲要大。

而六個樂章又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前兩個樂章)帶有向過去致敬的意味,而第二部份由帶有標題的 “New Moon” 開場,開始航向新的形式、語彙與挑戰。

Six Miniatures, Suite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六首縮影》

Part One
 I. Intermezzo (Andante) 間奏曲(行板)
 II. Adagio 慢板

Part Two
 III. "New Moon" (Tranquillo) 「新月」(行板) 
 IV. Allegretto ma non troppo 不過分的稍快板 
 V. Grave 極緩板
 VI. Maestoso 莊嚴的

排練花絮:大提琴家劉聖文的話

歷史上每每提到大提琴無伴奏作品,我們總能想到巴赫 (J. S. Bach, 1685-1750) 著名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直到近代,仍不斷有作曲家挑戰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的寫作。然而即便是到了當代,仍然鮮少有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作品,能與本次樂展的重頭戲曲目——《六首縮影》的宏大規模相比。

技巧卓越的大提琴家劉聖文,即將於本次「返魅書簡」樂展中挑戰這首艱難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作品,將它的華麗、神祕、詭譎、幽默、狂野、多變的面貌,毫無保留地呈現給聽者。

購票聆賞 → 兩廳院售票:http://bit.ly/2HQR3rm
支持出版 → 群眾募資專頁:http://bit.ly/2FFx4ZQ